公司新闻

老年人高血压独有特点,以及高血压并发症**与预防

 老年人高血压独有特点,以及高血压并发症**与预防------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增加,老年高血压危害大、控制率低,老年高血压的**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。在**届基层心血管病大会 上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陈琦玲教授介绍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**中的相关问题。

老年高血压的定义

年龄≥60岁、BP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为老年高血压。若收缩压≥140mmHg,舒张压<90mmHg,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(ISH)

2013年我国3.3亿高血压患者,我国≥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%。平均每2位老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。201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.0亿。

血压控制率

我国≥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%,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,每2位老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,然而仅32.2%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了**,血压控制率仅为7.6%。

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

1)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

2)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升高

3)细胞外容量增加

4)舒张压过低

5)自主神经调节障碍,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

6)肾脏排钾功能降低,更容易出现高血钾

老年高血压合并的器官损害

老年高血压常合并脑血管**,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左室结构及功能障碍、心率失常(特别是房颤),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,大动脉及周围血管**,慢性肾脏**,多种眼科**等。

高血压合并症的降压**及目标

1)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24小时内降压**应谨慎,一般先处理焦虑、疼痛、恶心、呕吐和颅压增高等情况。若血液持续升高≥200/110 mmHg,可选择静脉降压**缓慢降压(24小时<15%),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。准备溶栓**者,血压应≤180/100 mmHg。

2)急性脑出血 SBP≥180/100 mmHg时应给予降压**,目标血压为160/90 mmHg。

3)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,如病情平稳,可于卒中发病24小时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**。

4)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评估脑血管病变情况,血压控制目标为小于140/90 mmHg。

5)冠心病 血压控制目标为<140/90 mmHg。如无禁忌症,优选β-受体阻滞剂,对于血压难以控制的冠心病患者,可使用CCB。

6)慢性心力衰竭 血压控制目标为<130/80 mmHg,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<140/90 mmHg。若无禁忌症,优选AI、ARB、β-受体阻滞剂、**剂及醛固酮拮抗剂**。若血压不能达标,可加用CCB(非洛地平缓释剂或氨氯地平)

7)双重颈动脉狭窄≥70%或存在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时降压**应谨慎,收缩压一般不应<150 mmHg。

糖尿病 血压控制目标为<140/90 mmHg,若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。优选AI或ARB,不能耐受或血压不达标时可选用或加用长效CCB。

8)肾功能不全 血压控制目标为<140/90 mmHg,若无禁忌症CCB、AI或ARB,可降低蛋白尿、改善肾功能,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,减少终末期肾病,严重肾功能不全是选用袢**剂。

2013 ESH/ESC高血压管理指南 ****推荐

1)单药**及联合资料-在很多患者中,单药**常难以降压达标需改行联合**。

2)联合**的优势在于两种**机制互补,能减少**反应,疗效更强,依从性好,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。

3)血压显著增高或心血管高危患者可考虑行双药联合起始**。

4)当双药联合**降压不达标时,可加用第三种**或换用另一种双药联合**方案。

5)联合**时不推荐或不鼓励两种RAS阻断剂联合应用;**联合**的获益与降压程度呈正比,选择联合**方案时应优选临床试验中成功应用的组合方案。

6)单片复方制剂可减少每日服用片数、提高依从性,应被推荐应用。